11月1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新版《生活垃圾分類標志》國標(GB/T19095-2019),替代了2018年版的舊國標。新版國標定義了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個大類,還有11個小類也作了詳細定義。
11月1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新版《生活垃圾分類標志》國標(GB/T19095-2019),替代了2018年版的舊國標。新版國標定義了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個大類,還有11個小類也作了詳細定義。
對比新舊版本的內容,餐廚垃圾、廚余垃圾有了新的定義,從屬關系發生了變化。在2018年版本標準中,廚余垃圾只是餐廚垃圾下的一個小類,而在新版國標中餐廚垃圾則成了廚余垃圾下的一個小類。
按照新版標準的定義,廚余垃圾作為一個大類,包含了有機易腐性垃圾的所有種類。而廣州本地對于有機易腐性垃圾的所有種類的統稱系餐廚垃圾。有機易腐性垃圾之所以有不同的種類,主要考慮到垃圾的來源不同,例如家庭產生的有機易腐性垃圾和餐飲店鋪產生的有機易腐性垃圾稱呼不同。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份標準的標準號為“GB/T”開頭,即推薦性國家標準,“T”表示“推薦”。強制性國標的標準號以“GB”開頭,不帶“T”。
專家提醒,雖然稱呼有所不同,事實上大家只要記住有機易腐性垃圾這一性質即可。
廚余垃圾改小類為大類
新版國標將生活垃圾分為四大類,系大家日常所見的四大類,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這四大類下又細分出了11個小類。這當中,最容易讓人混淆的是廚余垃圾及其包括的小類。
按照新版標準的定義,廚余垃圾作為一個大類被定義,表示易腐爛的、含有機質的生活垃圾,包括家庭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和其他廚余垃圾等。
其中,家庭廚余垃圾表示居民家庭日常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有機易腐性垃圾。餐廚垃圾表示相關企業和公共機構產生的食物殘渣、食品加工廢料和廢棄實用油脂等。其他廚余垃圾則表示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產生的蔬菜瓜果、腐肉等。
而在2008年版的標準中,餐廚垃圾才是大類,包括了家庭、飯店、食堂等產生的易腐性廚余垃圾和餐飲垃圾。
新版標準除了在名詞定義上有不同,在相對應的圖表上也有不同。在2018年版標準中表示餐廚垃圾的包含果核魚骨的圖案在新版標準中代表“家庭廚余垃圾”。新版標準中,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其他廚余垃圾有了新的圖案。另外,雖然有害垃圾在前后兩版標準中的定義并無太大的差別,但是圖案卻換了新。
除上述變化外,新版標準在2008年版標準的基礎上,刪除了“大件垃圾”、“可燃垃圾”、“可堆肥垃圾”和“瓶罐”四個標志類別。
照顧到目前有城市按照“干濕”來分類,新版標準也特別注明:“廚余垃圾”可稱為“濕垃圾”,“其他垃圾”可稱為“干垃圾”。
雖然前后版本對上述名詞的定義不同,但實際上只要認準“有機易腐性垃圾”這一關鍵詞,便不難理解。廣州城礦協會會長李志紅解析道,“無論是餐廚垃圾、廚余垃圾、餐飲垃圾,其本質都是有機易腐性垃圾,只是來源不同?!敝劣跒楹蝸碓床煌耐N性質垃圾需要不同的名詞來定義,李志紅以廣州為例介紹,“餐飲單位和家庭產生的易腐性垃圾處理流程不同,所以有分開稱呼的需要?!?/p>
新版定義和廣州本地定義沖突
如果要讓廣州人按新版國標來識別垃圾的類別,就會出現標準里的標志和現實世界里的標志相沖突的尷尬局面。
按照廣州市城管局發布的垃圾分類指引,生活垃圾分為四大類: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廣州目前大街小巷的四個大類生活垃圾對應的圖案系按照2008年版本設計的。而如果按照新版國標,那么擺放在生活小區內的餐廚垃圾桶的標志可以不變,但是文字要改成“家庭廚余垃圾”。而有害垃圾的標志也改變了,全市的有害垃圾容器圖案也面臨換新。
除了圖案和新版標準相沖突,廣州對餐廚垃圾的定義和新版標注也不同。在廣州,餐廚垃圾的定義為餐飲垃圾、廢棄食用油脂、家庭廚余垃圾以及廢棄的蔬菜、瓜果等有機易腐垃圾。
從定義理解,廣州將來源不同的有機易腐性垃圾統稱為“餐廚垃圾”,新版標準則規定的是“廚余垃圾”。廣州將來自餐飲店鋪的有機易腐性垃圾稱為“餐飲垃圾”,而新版標準將此稱為“餐廚垃圾”。
在目前廣州的垃圾分類中,大件垃圾是有單獨分類的?!稄V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規定,廢棄的體積大、整體性強或者需要拆分再處理的大件家具,應當預約再生資源回收經營企業、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單位回收,或者投放至指定的回收點。
原本在2008年版國標中存在的大件垃圾標志,在新版國標中被刪除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新版的《生活垃圾分類標志》國標并不具備強制性。該份標準的標準號為“GB/T”開頭,即推薦性國家標準,“T”表示“推薦”。強制性國標的標準號以“GB”開頭,不帶“T”。
聲音
居民:希望名稱能統一
新版《生活垃圾分類標志》國標公布后,街坊怎么說?南都記者就此做了采訪。希望名稱能全國統一是受訪者一致的想法。
家住海珠區的常出差的白領王女士表示,“按照新標準,我在家里吃剩下的飯菜是家庭廚余垃圾,到飯館里吃剩下的是餐廚垃圾,到菜市場買菜掉地上的是其他廚余垃圾,而我家樓下的垃圾桶上寫的是餐廚垃圾。各個地方不同,時間前后也不同。去到了外地還不一定是廣州這樣?!?/p>
而家住荔灣的陳阿伯就“懶得”去計較到底叫什么?!霸趺捶诸愡€沒弄清楚,哪里管得了叫什么。剩飯剩菜扔藍色桶就對了嘛。我上回去扔的時候,別人說分得對?!?/p>
專家:認準“有機易腐”
為何會有這么多的說法?記者采訪了廣州市城市礦產協會秘書長李志紅?!敖蟹ú煌?,實際意義是一樣的?!崩钪炯t介紹,一般來講我們將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統稱為餐廚垃圾。要看每個地方的具體規定,餐飲垃圾來自餐館,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種工業垃圾。廚余垃圾來自居民生活。餐廚垃圾分類的原則是“有機易腐”,有的地方就直接分類成“易腐垃圾”。
就新舊版國標中的一些變化,李志紅認為,相比較“餐廚垃圾”,“廚余垃圾”的叫法更加貼近居民生活場景。有害垃圾的標志在新版中變得更加簡潔了,李志紅認為這是一次“優化”?!皬碗s的標志在印刷、傳播的過程中容易走樣?!?/p>
不過新版國標刪除了大件垃圾的標志,李志紅認為,廣州有大件垃圾的處理流程,還是應當擁有專有的標志?!澳壳?,廣州有大件垃圾的標志??赡芷鸩輪挝豢紤]到大件垃圾的專門處理在全國范圍內還不是很廣泛,所以作了刪除處理?!?/p>
面對國內各地不一的對廚余垃圾(餐廚垃圾、易腐垃圾、濕垃圾)的叫法和定義,李志紅呼吁,全國應該有一個共同的標準?!艾F在人口流動性強,不一致的標志和叫法容易讓人混淆?!彼ㄗh,居民個人也無需太在叫法上較勁,雖然叫法不同,但本質上是相同的,只要認準“有機易腐”就可以。